我们打算用宇宙射线,给石窟佛像照「CT」

2023-12-04 16:44:28 浏览数 (1)

最近 ,我们筹备做一件大事——用宇宙射线给石窟照「CT」!

故事从云冈石窟说起。

云冈石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有 45 个主要洞窟,和51000 多尊大小造像,对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历史和佛教文化有重要价值。

可惜经过了漫长岁月,许多洞窟、佛像、壁画已严重受损。

没有设计图纸可参考,贸然挖开又怕损坏本体结构。更急迫的是,石窟依山开凿,岩层容易渗水,会进一步诱发砂岩风化。

风化了的石像就像一张酥饼,手指轻轻一碰,表面就像酥饼皮一样脱落。

所以一遇到降雪降雨天气,云冈石窟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就要蹲守在有渗水记录的石窟里,拿着本子记录渗水情况,详细到几秒钟滴一滴水,为的就是找到渗水源头,及早抢救。

有没有办法利用科技手段,用「火眼金睛」查看石窟的内部结构及渗水位置呢?

还真有!

今年 6 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指导下,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与腾讯研究院联合发起「探元计划2023」

希望能征集全国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应用到文化保护领域,并将投入千万级资金,与内部 10 个核心技术团队,开放部分技术能力,推动5项“文化 科技”解决方案的共创落地。

其中,一项来自兰州大学的缪子成像技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缪子(Muon)是一种带电的基本粒子,可以在宇宙射线中产生。它的寿命很短,只有约 2.2 微秒,不过它能量高,能穿透很厚的物质,比如地球的大气层和地球表面的岩石。

(原理是这么个原理,假装自己读懂了)

简单说,就是根据缪子的特点,兰州大学研发出了缪子成像技术系统,可对大型文物古迹开展探测,环保安全,不需要对古迹进行破坏勘探,还能保证精度。

先给西安城墙照「CT」试试 ⬇️

来看勘测结果⬇️

如上图,左侧像乐高一样的橙色块状粒子,就是密度异常体,说明这两处有存在病害问题;右上角有一处低密度区域,现场查看后发现是配电室(未被事先告知),该盲测也证明了测量的有效性。

看个透视动图版 ⬇️

「CT」精准照出了病害处,将其位置、形状、大小较为清晰地呈现了出来,文物保护专家就能对症下药,针对性地进行修缮,减少人力财力成本投入。

了解到这项技术后,腾讯探元计划项目组就帮兰州大学和云冈石窟组「CP」,邀请专家组去云冈石窟调研,探讨解决方案。

云冈石窟面临的,是很多历史遗址常见的问题。

或许通过此次合作,能探索出适用于大型遗址预防性保护的行业通用办法,可复制到全国石窟寺并推广至其他大遗址、矿藏勘探、隧道监控、冰川测量等领域,让技术发挥更大的价值。

除此以外,「探元计划2023」还将和三星堆博物馆、西安城墙、张掖大佛寺、保利艺术博物馆合作落地共建场景,聚焦文旅数字交互体验、人工智能生成文化内容、数字IP打造与应用、文化传承与传播等问题的解决。

包括:

通过无穿戴捕捉技术,让数字分身带游客更沉浸式地游览三星堆文明,解决博物馆人群拥挤、信息复杂不够趣味性等问题,打造新的博物馆数字化交互体验;

在西安古城墙,未来能通过 AI 自动生成诗歌、图像等趣味内容和文化虚拟 IP 互动,让大家能更轻松感受「活」的盛唐文化;

高度逼真的数字人角色也能助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通过AI 人脸识别算法等技术,展示张掖大佛寺里不同民族文化和代表性服饰等,再现丝路璀璨文明;

通过光场全息屏和裸眼 3D 技术,能让历史文物和场景重现,复现圆明园昔日盛况,且无需穿戴设备,以后重点文物巡展也会更加轻便。

这五大共建场景覆盖了当下文物保护和传承传播中最普遍的需求和痛点。

我们希望能通过扶持更多这样的创新技术项目,通过共创的方式帮助解决「文化 科技」领域的关键问题,使其能规模化、市场化。

希望在技术的加持下,历史文物和传统文化能持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0 人点赞